不少人被焦虑缠上后,心里总会打个问号:这到底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?是不是得了啥 “见不得人” 的大病?其实不用被这两个词吓住,焦虑症就像心里的 “敏感开关” 出了点小故障,既和心理状态有关,也涉及精神层面的调节,没必要把它分成 “非此即彼” 的两类。
说它和心理有关,是因为很多焦虑都从心里的结开始。工作压力攒多了没处发,人际关系拧巴了没理顺,这些烦心事像种子埋在心里,慢慢长出焦虑的芽。有时候明明知道 “没必要慌”,可心里那股劲就是过不去,这就是心理状态在悄悄起作用 —— 就像心里的天平歪了,总往紧张的那头沉。
说它和精神有关,是因为焦虑久了会影响精神状态。白天昏昏沉沉没力气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子里像有根弦一直绷着,时间长了连记性都变差,这就是精神层面在提醒 “该调整了”。但这和人们担心的 “精神失常” 完全是两码事,就像手机用久了会卡顿,焦虑症只是精神状态暂时 “运行不畅”,不是彻底坏了。
其实心理和精神本就像手心手背,没法完全分开。心里的结解不开,精神状态会跟着受影响;精神一直紧绷着,心里的慌也会变本加厉。所以纠结 “是心理还是精神疾病” 没啥意义,重要的是知道 “现在不舒服,需要被好好对待”。
身边总有人说 “这就是想太多,是心理问题,自己想开点就行”,这话太片面了。就像感冒既有打喷嚏的表面症状,也有病毒在体内作乱,焦虑症也不是 “光靠想就能好” 的,需要从心理疏导到精神调节多方面慢慢理顺。硬逼着自己 “别焦虑”,就像用手摁住弹簧,越用力反弹得越厉害。
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接待过很多纠结这个问题的人。这儿的医生不会一上来就说 “这是啥类型的病”,而是笑着说 “不管是啥,先说说你咋不舒服”。他们懂那种既怕被说成 “心理脆弱”,又怕被当成 “精神有问题” 的纠结,会用大白话解释:“心里和精神就像一条河的上下游,哪段堵了都不行,咱们慢慢疏通就好。”
医院的诊室里没有冷冰冰的术语,医生会举例子:“你看,心里的事就像河里的石头,精神状态就是水流,石头堵多了,水自然流不畅,咱们不是非要分清是石头还是水的问题,而是把石头挪开,让水顺起来。” 这种接地气的解释,总能让人心里的石头先落地。
候诊区的沙发软软的,护士看到有人攥着手机查 “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”,会递杯温水说:“别瞎琢磨,医生会给你说明白的。” 不少人来过之后说:“本来还怕被人另眼相看,来了才知道,不管是啥问题,能被理解、被认真对待才最重要。”
要是你也在为这个问题纠结,别自己钻牛角尖。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就在金水区花园路,交通方便,提前约好不用等太久。来跟医生聊聊那些说不出的慌,不管它算心理还是精神问题,能慢慢好起来、过得舒服才是最实在的 —— 心里顺了,精神足了,日子才能过得踏实。